上海闵行区申虹路666弄正荣中心1#607

173-1790-5635

  • 2020-06-05
运动损伤怎么办?你了解吗?

1、运动损伤or普通疲劳,你会分辨吗?

浑汗如雨地运动后,酸痛、肿胀的感受随之出现,此时你能否辨认出:这是运动损伤,还是普通疲劳?

一般来说,普通疲劳会出现肌肉痉挛(手抖,脚抖)、疼痛,关节酸痛,导致动作慢、不协调,2至3天后就会得到明显缓解。

而急性损伤就会出现明显症状,严重时受伤部位会出现皮下出血、淤青(皮肤颜色改变),关节部位肿胀(“馒头膝”),让活动受限,产生功能障碍,症状可持续1至2周甚至更久。

还有一种由长期反复劳损和过度使用形成的慢性损伤(Overuse),恢复时间更长,通常没有突发外伤,但也可能是由于急性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发展而来。比如跟腱炎,俗称“后跟痛”,这就是当年让刘翔伤退奥运、最后不得不提前退役的伤痛。跟腱炎表现为脚后跟运动发力疼痛,原因是跟腱反复受牵拉、劳损而使腱组织肿胀发炎,引起疼痛,跑步人群多发,与跑鞋选择不当、小腿摆动发力不当有关。跟腱一旦发生急性损伤,如果不及时处理,就可能会演变为慢性腱病,甚至发生钙化,严重时发生断裂。

微信图片_20200605095537.jpg

2、做自己的医生,学会及时“止损”!

发生运动损伤时,如果能及时判断受伤程度,选择相应治疗手段,就能防止损伤加重。

有一些常见情况,我们可以自我判断一下:

比如,当肢体活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就会出现疼痛,一旦离开该位置则好转,这可能与某个特别肌肉或肌腱损伤有关,如肱二头肌长头腱(转肩痛),或髌股关节劳损(膝盖前方疼痛);

微信图片_20200605095734.jpg

比如,当运动达到某种强度时会出现症状,而不运动时则不出现,比如跑步过程中的髂胫束摩擦综合征(膝盖外侧疼痛,跑步膝)。

微信图片_20200605095919.jpg

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,往往后面会带来比较大的麻烦,需要区分和及时就诊。

3、运动损伤后,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”?

不少患者受伤以后动了手术,传统上认为都做手术了,要多休息不要动啦。一段时间中都采取卧床休息的方法,并且害怕旧伤复发而不再参加任何运动。这是错误的!

如今的运动医学微创手术,有别于传统骨科手术,创伤小、恢复快,手术后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床锻炼,而且越早恢复锻炼,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也越有利。需要强调的是,我们进行损伤治疗的目的不是不再动,而是为了能够继续更好地动!我们的宗旨是:“功能至上,重返运动”

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学会自我判断、自我急救、走出误区,就能避免急性损伤、预防慢性劳损、远离运动“损友”,让我们的运动寿命更长久!

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公众号,点击下方链接关注详情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CzMtURMQqQ3pWSrqa57Ww

未设置关键词